《同桌的你》里面有几个片段其实特别让我感动,其中一个就是:林一第一次跟周小栀表白的时候,周小栀说,如果你能够和我考上一个大学,我就跟你做你女朋友;第二次表白,周小栀说,如果你拿到军训标兵,我就跟你在一起;
第三次,周小栀说,如果你通过四级我就确定我们的感情。当感情确定后,周小却每天只五分钟叫林一哥哥,但如果林一表现好的话,就增加一些时间,表现差的话,就减少一些时间。
周小栀说如果多给你一些时间,你就不珍惜了;林一却说,你干嘛老在意这些规矩啊!
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个朋友,云,她的男朋友和他是一个学校的,两个人的宿舍挨得很近,见面花不了五分钟,所以他们经常中午互相送饭晚上一起散步早上还一起自习。那个时候我和前女友相隔很远一个月见不了几次,他们的状态让我特别羡慕。有次我跟云说,你们真幸福,想见就见了,我要是你就天天见面,爽死了。云说,不,我规定了,每周只和他见三次。我说,为什么啊?她说,如果见多了,他就不珍惜一段感情了。
当天晚上,我和她男朋友一起吃饭,他跟我说,我女朋友真是神经,每周只让我见三面,你说,她是不是不爱我了。
同样是那天晚上,我明白了,为了维持住男女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很多分手的原因,都是互相没有把话讲明白。男的以为女的不愿意见到自己;而女的怕见得频繁降温了感情。双方都想维持住这段感情,却互相都不了解,话没有讲明白,甚至有些话觉得没必要讲明白,感情也就逐渐淡了。误解越深,矛盾也就浮出水面。要知道,结婚前,所有人都在做选择题,结婚后,所有人都在做判断题。
两年后,两个人分道扬镳,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条短信加上一个晚安,然后继续过着彼此的生活,再也没有交集,见面形同陌路。
另外一个朋友L是一个性格火热的人,找了一个不爱说话的Q,Q第二年要出国,两个人曾经旁敲侧击的互相透露了自己不相信异地恋。虽然他们没说,但似乎都约定着毕业季,就是分手季,L设想了很多场景,毕业那天两个人分手,然后一个人深夜流泪。他承受不了这种痛苦,于是,L忽然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陪她一起出国。他说服了爸妈,边兼职边学习,那天他来找我辅导英语,我们一起学了一个月,他忽然告诉我,他不想出国了。
我说为什么,他说,她放手了。
那天他喝的酩酊大醉,酒吧里歌手在唱到《老男孩》的时候,他忽然哭了。他说,为什么,就不愿意等我一下,我快申请成功了。
我问,你们多久没有聊心里话了。
他说,很久了。
我说,所以,她根本不知道你在准备托福这件事情吧。
他说,对。
我沉默了很久,看着天上的星星,很久没有说话。
青春期的恋爱,过多的被童话故事所包围,认为两个人不用交流就能互相理解,甚至认为两个人就是上天注定最亲的人,大家过多的相信缘分,而忘记了语言的重要。
都以为我们既然是男女朋友,所以我的一个眼神你就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却不知道,就算是亲生父母和子女,也要很多交流,何况是曾经素未平生的两人。
更有一些人说,哎,我女朋友不了解我。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跟她说过自己什么吗?
影片的最后,林一和周小栀还是没有在一起,他们直到周小栀结婚那年才说明白了所有的话,说清楚了那年懵懵懂懂就提出的分手原因。周小栀说,林一,我们败给了现实。
可我知道,所有的现实,都能被交流解决,两个人没有败给现实,而是败给了交流。
多少感情,不是败给了现实,而是败给了交流。
周小栀在教堂嫁给她不爱的老公时说,林一,我们回不去的。
林一永远不会忘记周小栀,因为,周小栀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虽然两个人没有走到终点,但是这种感情却甚是永恒。
生命中任何走来的人,只要她曾经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你就没有爱错人。人生本来就孤独,任何陪过自己走完一段寂寞时光的人,都应该用心感激。
青春那些充满感动的片段,虽然短暂,或许,更加永恒。
珍惜年轻时恋人的最好方式其实就是交流,就是把心打开,让对方看到,让他明白,这颗心,依然留着对方的爱。
如果你还在恋爱中,记得,爱情是一支不会回头的箭,找一个时机,把内心深处的话,写给对方看,或者说出来。
让他知道,我做的一切不是你想的那样,只是为了更爱你;让她明白,我没有放弃,并依然在为两个人的感情努力;让你们都懂得,我们只要手牵着手,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没有战胜不了的现实。毕业季,抓紧对方的双手,敞亮内心深处的话,让彼此,都能看到未来的阳光。晚安。
来自李尚龙LSL的日志
等不来的成长
电影《同桌的你》源自那首久远的校园民谣,高晓松也参与了监制。不过,你要是认为这就是部浅显青春纯爱电影的话,就一定不会看到背后蕴含的深意和真相。
你可以简单将两个相爱人的分离归结为造化弄人、缘分交错,但本质上这就是个怯懦的借口。抽离出那些我们80后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元素,高考、军训、四级考试、非典、留学,这个故事的根底上其实是一个女孩用最宝贵的青春、真情陪伴一个男孩漫长、不给力的成长。
同龄男孩比女孩晚熟得多,这是《那些年》告诉我们的一个定论。但其实,男性也不必然比女孩更勇敢、更无畏,相反在面临考验时可能更胆小、更怯懦。
小栀对林一说,以后我就叫你“哥哥”。当一个女孩把自己的男朋友叫“哥哥”的时候,这里面饱含多少不明就里的托付,信赖这个男人会在任何紧要关头给她兄长般的保护和依靠。那个时候的林一自然不会懂得。
他为她打架,比拼喝牛奶……他给她的都是一些自以为是男子汉的幼稚保护,但在每一次大是大非面前他都露了怯,小栀把自己第一次交付给他意外怀孕时,他脱口而出的第一句是“我们该怎么办”?他陪着小栀去非正规医院堕胎大出血,小栀父亲让他滚,他就真滚了,没去医院看一眼。小栀问他,如果再有一次机会选择,会不会留下我们的孩子?他说,过去的事不要提了,我保证不会再发生这种事情。小栀问他,我不去美国你还去不,他说“你去哪儿我去哪儿”,然而最终的答案是我还会去。
一个女人判断一个男人是否可以托付终身,不要看那些平日里温柔体贴的“小好”,而要看涉及你切身利益时他的那些抉择,才是经得起考验的“大好”。
非典的时候,林一被隔离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被送走。生死攸关的时候,小栀原谅了林一,在深夜里爬上高高的梯子,用小小身躯里积聚的爱情力量敲碎了隔离室的窗户玻璃,伸出手让林一跟她走……
到底是谁在庇护谁?瘦弱娇小的小栀一直在庇护高大威猛的林一,考大学,过四级,留学,把他送上了一步步人生辉煌的阶梯。
有时候,女人对男人的爱近乎母亲对幼子的爱,包容他所有的幼稚、怯弱、不担当,如贝蚌孕育珍珠,爱起来都是生疼生疼的。
这个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它展示了梦想的虚妄和生活的真相,那些看起来光鲜靓丽的生活表面有着截然相反的里子,他放弃了小栀并没换来想象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换来的不过是一份真挚感情的破碎和两个人都找不到真爱的凑合婚姻。
一纸请柬,让两人十年重逢。感情,在两个人闪躲悲切的眼神中,清晰地存在。十年,小栀还爱着林一,林一也还爱着小栀,但是没有承担和归宿的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就算,爱,一百年、一万年不熄灭,对双方都没有意义,只能化作那句再也说不出别的话的“你还好吗”。
教堂里,小栀穿着洁白的婚纱,站在新郎身旁等待新婚的誓言,林一想要抢回自己失去十年的女孩,可那只是一闪念,最后小栀那句迟疑的“我愿意”将我们拉回了现实。最后一次,他还是怯懦了,与自己深爱的女孩失之交臂。
一个女孩等了十年,等不来一个男孩的真正成长,你也确实可以说这是命运的安排。
作者:李尚龙&杨柳